景点概况:五礼记碑位于邯郸东部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这是邯郸境内一座有名的大碑。唐开成五年(840年)立。该碑通高1195米,其中龟座214米,碑身643米,碑头338米,宽304米,厚11米。此碑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在欧阳修等人著作中有记载。这样高大的石碑在国内实属罕见。"五礼"的中心思想是宣扬封建礼教,五礼记碑虽然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侵蚀,字迹大部模糊,但碑两则柳公权写的字体完好地保留下来,游人可欣赏到刚劲秀丽的柳体风格,这可是研究唐代柳体书法的珍贵实物。旅游向导:去五礼记碑从大名县城东沿三顺路走约3公里,途中有一座唐代的狄仁杰祠堂碑。大名唐时属魏州,狄仁杰在魏州做官时间虽短,但对唐王朝的社稷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碑文记载了狄仁杰在魏州任刺史时的功德。大名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建有坚固的城防设施,现大名县城北门基础和全捲门为明代所建,墙体上半部为88年修复,但保持了明清建筑的风格。城里有一座高大的歌特式法国教堂,是1918年第二次战争后,用庚子赔款修建的,现保存完好。顺路寻访一番,也还是不错的。特色物产:这里是著名的花生基地,花生系列产品出口海外。除盛产花生外,核桃纹乌枣、杏、小磨香油也驰名全国。途中经过的成安...
历史文化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坐落在河北大名县城东3公里石刻博物馆内(原立于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是重点保护文物。此碑形体庞大,为石灰石质结构,自下而上,由基石、龟趺、碑身、碑额四个部分累叠而成,通高11.95米,宽3.04米,厚1.13米,重140.3吨。据考证为我国现存高、的碑。这通碑原是唐碑,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修编《五礼新仪》,诏谕大名府尹梁子美为《五礼新仪》立碑刻记,梁子美为讨好皇上,毁何进滔德政碑,以其石改刻《五礼新仪》。碑首精雕八条巨龙,碑额阳面正中为宋徽宗篆额“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双行八字,简称“五礼记碑”。碑身两侧为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滔德政碑”,碑文改刻为“御制五礼记碑文”,因而称“唐宋碑”。梁磨碑时,可能是因碑楼掩盖,两侧柳公权写的字才保留下来。历经千年的侵蚀,这些剩下不多的字迹,仍可辨出刚劲秀丽的柳体风格。宋政和七年即公元1117年,此前它以唐何进滔德政碑示人,此后它则以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对照欧阳修和赵明诚记载下的文字,可见时代对它的改变,这种改变亦见于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九,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都有魏博节度使田绪遗爱碑,张弘靖书;何进滔德政碑,柳公权书,皆石刻之杰也。政和中,梁左丞子美为尹,皆毁之,以其石刻新颁五礼新仪"。公元1401年(明建文三年)四月漳卫决堤,洪水淹没府城,此碑随之埋于地下。公元1548年(明嘉靖戌申年)三月,大名府知府顾玉柱穿土发掘放到了地表之上,碑断为九块。1988年该碑修复后立于石刻博物馆内,再现了昔日的雄姿。磨不掉风骨的大观五礼之记碑震撼人心。1949之后,周恩来等领导人先后来到其前瞻仰。1988年11月至1989年5月,经过修补、加固和安装,大碑重新立了起来。1956年11月、1966年4月李先年、周恩来总理先后视察此碑。古碑经历两代帝王的兴建,保存着两代手法名家的真迹,是研究唐、宋时期历史、政治和书法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土人情
请您保护文物和公共设施。不在名胜古迹、庭院建筑、古树名木和公共设施上涂抹、刻画或张贴、悬挂物品;不拓刻碑文和抚摸文物展品。未经批准不得进行随团摄像、拍摄电影和电视等。
--------------------------------------------------------------------------------------
开放:9:00-16:00
-------------------------------------------------------------------------------------- |